image-20220201185043906

此时的我正一个人在新加坡的屋子里,独自过年,说不上来有没有孤独的感觉。这也是我第一次离开所有的家人一个人过年了,感情很复杂。我不是个容易伤感的人,但是自从来的新加坡之后,不用在家里干活,不用陪家人。剩下了这么多的富余时间,并没有感到无拘束可以玩耍,反而多的时间用来回忆和感伤。经常看到电影里、节目里表现出来思乡的氛围,或者家人团聚时,我会流眼泪。就连看《开端》里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时,又让我想起父亲,热泪盈眶。来新加坡也有半年了,流过的眼泪比任何时候都多。也说距离真的让人心态发生巨大变化。趁着春节的假期空闲,身为形所役,即使可以自由行走,也觉得也没地方可以去,正好这段时间,来补上元旦时流行的年度回顾。

2021 年回顾

2021年前半年也是平凡的一年,之前就一直想做点东西出来,尝试过进言、当导师,后面发现其实意义不多。这样的改变不够,不是我希望发生的。所以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真的会变成温水青蛙,我心里一直尝试的改变一直没有进展。对我来说,一切都显的碌碌无为。自己琢磨、迎合、尝试让自己变的有用的手段依然显的无效,所以在上半年,在我入司纪念日的时候,我提了离职,让我失望的是,部门完全没有对我离职有点点挽留的意思,也许是那段时间离职人太多了吧。有次我们去外面吃饭,拼车赶场的三个人之前其实都没怎么沟通,一沟通发现都要离职,当然和我不同的是,他们 2 个是有下家,一个去快手,一个去字节。

在我提离职前后期间,那段时间工作状态挺微妙的,除了按时完成工作外,和很多人沟通的时候,我都要找合适的机会说,我要离职了,后面的事情不归我管。有些不熟悉的人,反而会把“我要离职了,你不要再让我做这个事情了”这样的话咽到肚子里。你又不能拒绝,又不能告诉他你要离职,索性打个马虎,也就是说答应下了不会实现的事情——“谎话”。

写道这里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我带小朋友去天街蹭饭的画面,mengqi 的饭局,哈哈哈。这比我离职前有司龄钻戒而离职后居然没发的遗憾,更真实和让我欣慰,同样是对待已经不是一个公司的人的态度,网易你丢人了哦。

顺便说一句,在我提了离职后,我前后在家里远程面试了 coupang,面试到最后一轮所谓的 HR 薪资,被卡掉了,我自己觉得比较可惜的,因为就面试体验而言,它是我见过最好的,我很喜欢他们的面试内容和面试官。当时他们就要上市了,可能很多人是想去拿个股份,我倒是没这么想(虽然现在它的股价跌的一塌糊涂)。

之前工作环境很难受,就是那种地位和能力严重不匹配的人事,无时无刻刺痛我的神经。离职后,我自己打算先玩一玩,摆脱这种精神压力,其实也不是纯玩了,也是在学习,思考做什么能让做什么事情有搞头,而且可以顺便赚钱呢?所以我自己租了个共享工位,后面还有个朋友一起每天两个人自由职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状态很好。人是自由的,干的事情也是为了自己,所以精神上、思想上说绝对的 free。也不用对闹铃,想起来就走、想回来就回来。那段时间,我除了好好的补了一下技术外,还在发掘一些新东西。后面还和还在职的几个人接了西安的一个估计是政府部门项目的外包吧,一开始搞的热火朝天。真正要启动的时候,突然接到 shopee 的 offer,我赶紧做了交接,后端部分交给另外个专门做外包的人,前端部分让在坐在一起的同事人接了。在之后就是他在我旁边写代码,而我在忙着 来新加坡的各种事情。

这段时间我感觉我其实三心二意,一遍想着找工作,一遍想着创业。

现在回想准备来新加坡的各种事情、材料,了解情况真的有点折磨人,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也没有什么人可以教你。网上更没有,此时还是国外疫情肆虐,我现在都不想回忆了,单单搞疫苗证明和各种证书证明就很烦。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下我之前写的文章,当然那篇文章也没有把我的焦虑感受,写出来1/10。 当然对于已经温水上班了10来年的我来说,是个新的体验——比方说去医院的办公室等别人的公章来给我的疫苗证明盖章,哈哈。有个护士打疫苗期间来办公室给我开了下证明——赞下大杭州的服务态度。

在阿里创新中心期间上班期间,也遇到一些有趣的,在网易不会遇到的事情。比方说有领导来检查工作,走访企业有什么困难啊;我斜对面有 5 个电话营销的人员,推广支付宝的红包码地推的代理工作,终于了解了电话推销是怎么回事,我自己大概都知道了红包码是怎么赚钱的了。期间还有些人会来办公室亲自了解这个代理项目的真实性,不过后面 5 个人剩下 2 个人了,我也不知道是项目黄了还是任务完成了。我背后是两个真正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好像是设计类的,羡慕他们有固定的项目可以做。我的面对面是两口子,做纺织外贸的吧,和俄罗斯人在弄,经常听见他们在电话上聊天。

再后面就是我准备入职的事情了,临行前,和主要的朋友一起吃了个饭,叙叙旧,云哥还给我介绍了下他的同学,不过因为疫情到现在还没有见过面。等时间差不多了,我前一天先到了上海,第二天早上从上海出发,前一天晚上我离开杭州时,我以为我女儿会舍不得我,没想到我去坐火车,她和阿姨、妈妈两个人就回去了,反而是我偷偷的掉了眼泪,我知道我大概1、2个月看不到她了,当时没想到疫情的干扰导致她们两个一直没来和我汇合。估计她当时是没有意识到我出国对她意味着什么。

就昨天除夕,正在和她视频,她突然问妈妈, “爸爸在哪儿”,她问。 “爸爸在手机里啊” “我说爸爸人在哪儿”,她继续问。 “爸爸在新加坡啊,爸爸在那里工作”, “为什么不在杭州工作?”,她发出了灵魂拷问 “那你自己问爸爸啊” 我只好哈哈笑了两声,心里还是觉得对不起她的,她最近视频都不怎么和我聊天,缺少陪伴,小朋友就和你不亲近了。

image-20220201185528583

初到异国

从上了飞机就发现,我自己花了 1 万多买的超级经济舱,果然比较大,空间不挤,就是有点冷,而且因为疫情的原因,不给毯子。到了新加坡,从到机场买 SIM 卡到排队过海关、PCR,出国真的像打游戏一样需要探索,啥都不懂,走一步要观察半天看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我的口语其实也没有多好,更没让人想到的是,她们这边边境工作人员有一些可以说中文,有些是印度的,她们的口音是完全没有适应,包括我从打车时和接线员聊天,一脸懵逼,我想我们两都很懵逼,幸亏当时她旁边还有个新加坡人,帮忙沟通,所以在机场等车的过程中的焦头烂额,幸好在找到司机车上之后,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车上和司机聊天,有趣,他本身是新加坡人,会说英文和潮汕话,这就是来坡的第一印象。他把我放到隔离酒店,起初以为酒店接待的人会说中文,我一开口就说了中文,其实他不会说。大中酒店,听朋友说里面的工作人员中国人多些,没想到大厅的接待和这个隔离人员的接待都不是中国人,不过简单的交流还是没事情。在我在那儿住的期间,有一次有个工作人员说来灭虫,她用英文说了半天,我恁是没 get,那是当然了,国内环境里接触的英文都是应试或者说专业领域的英文,生活中的口语,是真的很少很匮乏,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是这样,太缺这部分了。

租房

租房是第二个我不想回忆的,非常的痛苦,每天都要在propertyguru 上找资源,找一遍对比一遍,筛选几个,问中介,不好使,可以看的房子呢又都不咋的,从我国内的时候就开始找,当时没怎么紧急。后来听别人说,找房子都是提前一两个就找好了,我当时来坡之后,刷出来的,要吗不咋的,要吗就贵,因为合适的都提前都给你预订了。所以直到我上班了,我还是没地方可以住,只好在隔离的酒店继续住了大概 10 天左右吧。还是扛不住计划和现实的差距,之前在意的环境、楼层、交通、还有超市、幼儿园,等打算租这个房子的时候,全部没有考虑,最后变成了,有住的就行了。其中有个原因是需要找到住处之后才能办理 EP 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想着和家里人一起住,所以没想先租短租、再长租的步骤,打算一步到位。(这几天突然蚊子又开始攻击我,右胳膊被一天内咬了 10 多个包,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咬的,这就是楼层太低的缘故)

条件一多起来,就有各种顾虑,所以找房子真的很烦人,永远不想再这样找房子了。而来这边之后才发现,有个微信群,很多还没来坡的人老早就在里面了解各种情况,包括提前租房子——他们才是正常换工作的人。反而我变成了一个非常随意就异国工作的人,是真的很多准备不足。

一开始的时候,是我一个人住,大概 2b2b,在家上班,瞬间回到上高中时,在外住校的日子。自己做饭、自己洗碗,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也没人说话,睡觉也一个人,天天对着电脑屏幕,我自己无法评估我自己的这么久来的 mental health 是否 OK。就是自己做饭或者吃饭的时候,会放斗鱼直播,让那几个我熟悉的人的声音陪着我——我也不在乎他们在直播什么,如果有些特别搞笑的名场面出现,我也会哈哈哈大笑。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打开斗鱼直播里的几个搞笑电影解说,我也不会听他们在解说什么,就图个白噪音,有助于睡眠。这个习惯倒不是来这边养成的,而是很久之前就有,之前是听游戏直播,后面换成郭德纲相声,其实我发现如果英文才是催眠的。睡前听东西,可以让我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把白天的事情带到梦里。

工作

在 Shopee 的工作,有两个挑战,一个是适应这边公司的运作方式,加上因为大家都在 WFH,和之前大家都在一起能建立的纽带差别太大了;其二,是英文的工作环境,对于英文文档读写,我倒是没啥关系,但是有些时候需要我说英文的时候,确实有点磕磕绊绊;新加坡和印度、越南同事的口语,我听起来有困难,还得多适应起来。最大的感受,在入职没多久我就参加了 onboarding trainning 和那些已经来了多个月的人一起。我不熟悉 Google Suite 的使用,也不熟悉 zoom 的使用,培训期间错过了好多活动,因为语言和参与感的缺失,收获也少了很多——我愿称之为“尴尬、丢脸”的时刻。也是没有准备好的原因。

另外一个遗憾是来外企时,没有有一个传统英文名字,导致我的邮箱里的名字都是叠字,而且现在很多非中国人都不会读我的名字,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哪个字是姓,哪个字是名,所以我迫切的需要一个英文名。经过搜索,我确认了 Sid,但是现在也不好意思全部改名,包括邮箱、IM 和 MM 、jira 等。所以你需要一个合适的 traditional 的英文名字, hite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文名——HR 告诉我说的。

另外,现在大家都是 WHF,有会议了 zoom 一下,很多时候工作的进度要靠自己的自律,WLB 我认为是OK的,很多同事在吐槽,在国外环境下,可能大家都生活还是看的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任务,下周一要开评审,你星期5还没弄完,难道要推迟会议吗?所以偶尔加班我觉得没问题啊。有时候这样做,让我觉得很安心。

生活

因为新加坡的社会基础设施都是面向西方规范兼容的,来这边后我发现很多东西我都不熟悉,包括看交通标志、看广告牌、还有公益宣传张贴。来之前有个人告诉我,你来这边“中文走天下”,其实不是,比方说 faireprice 的营业员很多都是印度裔或者印尼,他们不懂英文的,有些本地人说英文,也不适应。我除夕去优衣库里买衣服,付款时她意思是我要不要购物袋,但是她说的是啥,我没听懂,我自己向她要的时候,我说我要 ·bag,她能听懂的,我确信她说的不是 ·bag

在这期间我还接到过银行打过来的电话(非诈骗),沟通不来,其实是她打错了。11月我还电话预约了做蛋白检测,为了证明我打过疫苗,两针科兴,抗体浓度打过 有 18个单位。接电话的是印尼或者印度裔吧,磕磕绊绊,不过算是完成。还有去商场试衣间,人家会问你拿了几件衣服;去电影院人家会要你的疫苗接种证明。第一次遇到时,不懂规则和语言带来了双层的不适应,不过慢慢都好起来了。

###语言——Watch and Learn

Watch and Learn是来自魔兽争霸里的人族士兵魔法破法者的台词。对我而言,是个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在平日走在大街上、商场里、公园里,我看他们的通知,公告和标识,熟悉了在日常生活里,一些东西在英文世界里是如何表达的。另外通过看别人的文档和 IM 里相同的东西,他们是如何表达。自从我做了公司的英文测试,听说技巧拿了个最低分后,它给的建议是背诵和复读。我也意识到这个方法很棒,平时多看,即使不背诵也会因为天天看,而耳濡目染,得到被动提升。

另外我还发现个网站 https://www.cambridgeenglish.org 上面有自主学习的课程,很棒,时长也不错, 5 ~ 10分钟,基本上我每天都会学习 1 ~ 3 个,然后按照公司英语测试的建议,多背诵,很有成效。

另外因为 WFH,身体也没有多少机会锻炼,我会每天去附近的 sports ground 去跑步,在这 10 几分钟内,我会听听蜻蜓FM 里的英语节目,现在在听第三套《BBC six minutes English》,有趣也有效,希望我能一直坚持下去。

娱乐

很开心的是和几个年轻人去了圣淘沙,游泳、晚上还去海底捞给有个妹子过生日。在这之前,还徒步了一次,今天下午还约了徒步。坡里限制比较松,唯一限制是戴口罩和 <5 人的餐厅聚餐,如果你打了疫苗,基本上没啥限制,不过一些设施至今还在关闭中。在 10 月份还走过一次哈德逊桥,这边的绿植上真的茂盛,确实是热带雨林风情。初次之外,什么音乐会啊、展览馆、美术馆都没去过,一个是缺人一个是不知道,不熟悉这么的情况

新加坡 style

我一直很好奇,所谓的新加坡的方式。因为来这边之后,我平时用的 app、获取信息新闻的来源,和我沟通的人,和国内没啥区别啊?我都来到这儿里,除了住在坡里,呼吸着新加坡的空气,完全没有区别吗?在新加坡如果你刻意坚持只用中文,没问题的,你专门去中国人开的商场、去中国开的饭馆,都可以。我一直想如果是本地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交际圈又是什么样的?我尝试去网上搜索“哪些东西是只有在新加坡可以做,国内做不了”,这样笼统、稍微有点弱智的问题。没有什么提示和答案。初步尝试了、下载海峡日报这种 app,来看看他们这么官方的新闻或者他们的关注点,也不得法。缺少真正本地人和你沟通,还是无法融入本地文化。不知道来年会不会有些变化。不过我自己发现,他们线下的宗教活动很丰富,我路上遇到过大妈给我给福音书的宣传。老人家有些驼背很严重的人也在工作。另外很多老人走路很蹒跚,但是也自己去超市购物,这种自力更生的很常见。在国内我觉得这些事情,子女应该都会帮忙做的。另外他们很多人大热天也在锻炼也是我不能理解的。

家庭纽带

在来之前,我周末经常带我女儿去游乐场陪玩;或者带她去上金宝贝的课,其实我希望她能上上英语课,不过她胆子小。平时我则会带她去商场闲逛,滑滑板。来坡之后,没有身边的陪伴,既是我几乎明天都视频,但是我自己感觉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如以前。不过即使这样我和她也发明了很多有趣的游戏,通过视频也可以做。

  • 用 FaceTime 的时候,我们会利用不同的 Animoji,变成不同的动物,然后学习动物的叫声,这个游戏玩过一段时间
  • 后面她自己把泳镜带上,说自己是超级英雄,她会帮我做事情。让我给她分配任务,这个也有点耐玩
  • 有点时间,她会在微信聊天窗口里,乱打字,让我给她读,有时候她会打出来很搞笑的词汇。我读出来的时候,她就很开心,她记住了一个词“胡说八道”,然后我用 FaceTime,教她,怎么打出来这几个字,她也喜欢学。到后面,我发现她自己记住了。
  • 不过时间最长的还是“表情包大赛”,就是在微信里,我发一个她发一个,给每个表情都说一个理由。
  • 再到后面开始玩“数字表情包大赛”,我写一串数字,她自己会照着复写一遍,有些带特殊符号的,她也能写对。

在坡的前几月,我做梦会梦到老家的人,也会梦到杭州的事情、也有时候会梦到我还在上学的一些事情。

软件产品

对了去年搞了 LightNote,迭代了好几版,感觉步入正轨了,支持文字和图片手机,又支持 notion,目前是我主力知识管理软件。

image-20220203234253572

去年的大事估计就这些吧,最大的改变就是来坡的决定。

来年的打算

我自己对自己对定位慢慢清晰了一些。打工不是一条能走好的路,不符合我个人情况,我可能还需要再寻找,不过比较明确的合适的事情,或者有信心完成的倒有一个。

英语

虽然国内对待英语,它的重要性大大被削弱了。但是来到坡之后,我越来越发现双语教育真的很重要。你能接受的信息、人脉,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能力。现在的世界通用的语言还是英语,所以英语很重要,如果你要去国外生活,那口语和听力更重要。来坡半年了吧,我觉得我的英语口语、听力、读写都用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太慢了。即使我目前有一些措施

  • 每天去 Cambridge English 做题
  • 每天听 英语的口语音频
  • 看电影时,会刻意注意下字幕和语法。这时候我注意的字幕和来坡之前,注意点有了更高的目的性
  • 逛街时,多注意下,街头的告示、商场的广告和提示,多积累些生活英语
  • 去这边的图书馆看出,这么有很多英文书

后面,计划会请个英语家教,通过 zoom 上课,我室友现在就在上课,看他上课,我突然有了别人在补课,而我却没有学习的落后感,很着急,久违的感觉😂。

Flag1, 在今天8月份之前能够看生肉的英文电影,不看字幕

学习英文的困惑和解答

来这边后,发现我自己要表达的英文和人家正宗的英文查很多,最明显的一个错误,我尝试汉语翻译英文,就会闹笑话,一个例子——我想去公司上班(不想在家里上班的意思)。我如果把公司翻译成 company, 那绝对是错误的,这里的公司对应英文里的 Office。这就是中西方语境不同带来的尴尬之处。我的英文老师说了,不要尝试去翻译。要多学习英文里的素材,然后从中挑选要表达的意思,同义词可以替换翻译来实现,我自己的总结。

我自己发现我写英文或者说的时候,经常需要考虑状语和宾语的顺序的问题,也是之前没觉得有问题或者自己写句子老是卡壳的一大原因吧。举个例子

  • One-day device amount in APM 你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吗?
  • 最近有个句式,突然变的非常常见,引起我的注意。I am really pleased you passed your driving test, Jane.

The next big business

去年我离职后,有段时间在尝试做自己的项目,也就是所谓的创业,但是其实没有真心投入,三心二意的。不过去年应该已经经历过了,今年从新开始就不会这样了,需要拿出破釜沉舟的态度,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but but,目前还没找到喜欢且擅长且能养家糊口的事业。我本质上说个产品型的人,希望像爸爸一样给后辈、社会留下点标记,我不想做一个金融行业那样的人士,从事实业和虚拟世界的结合会是我的出路吗?

Flag2, Run my own business.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to see the business relates to English Ability.

旅游和探亲

虽然现在疫情还是很严重,但是我希望后面各国能够开放彼此国门。我想回老家待 10 天半月,另外我希望能去趟台湾。Flag3,去台湾还愿。

软件产品

计划中的事情

  • Thinkable Swift 书
  • 改进 LightNote、9星浏览器

-完-